教务处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202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10-10    访问量:

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度本科和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陕教高办〔2025〕25号,以下简称“省厅文件”)要求,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破解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经研究,决定启动我校2025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教改项目”)申报工作,并择优推荐优秀项目参与省级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范围与核心方向

本次教改项目(含校级立项、省级推荐)申报须严格参照《2025年陕西高等教育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指南(2025-2027年)》(见省厅文件附件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点聚焦以下方向:

1.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模式、“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大思政课”格局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

2.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包括AI技术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个性化学习、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教师智能教学能力提升;

3.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专创融合”“思创融合”机制、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大赛成果转化;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新工科”“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学分制改革、实习教学体系优化;

5.专业与课程建设:包括服务区域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构建、特色课程群建设、教材准入与评价机制;

6.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学发展路径、教学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7.教学质量保障:包括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注:项目名称由申报人结合上述方向自主拟定,不得直接套用指南条目,需体现我校教学改革实际需求;校级立项项目可适当聚焦基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二、立项类别与申报要求

(一)校级立项(择优评选立项)

校级教改项目按研究深度与预期成果分为三类,申报不限数量,全体教师均可自主申报,由学校组织专家按“质量优先、优中选优”原则评选:

1.校级重点攻关项目:聚焦我校教学改革核心瓶颈问题(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跨院系协同教学机制等),需有成熟的实践基础和显著创新,预期成果可在校内全面推广;

2.校级重点项目:聚焦某一教学领域关键问题(如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等),研究方案科学、实践路径清晰,预期成果可在相关院系/专业推广;

3.校级一般项目:聚焦基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如单一课程教学方法改进、实习管理流程优化等),研究内容具体、实用性强,预期成果可在课程/班级层面应用。

(二)省级推荐(从校级立项中择优,限额4项)

根据省厅分配名额(见省厅文件附件2),我校省级教改项目申报限额为4项(均为本科层次),全部从校级立项项目中遴选推荐,推荐类别及要求严格遵循省厅规定:

1.项目类别:重点攻关、重点、一般三类,其中“重点攻关+重点项目”推荐总量不超过省级申报总限额的40%(即最多1项);

2.省级推荐标准:择优优推荐校级项目中研究基础扎实、创新突出、预期推广价值高的项目,且需符合省厅对项目主持人、研究方向的全部要求;

3.省级专项项目申报:符合省厅专项要求的校级项目(如青年专项、教赛专项),可直接从校级立项中择优推荐,不占用上述4项常规限额,具体要求如下:

青年专项:主持人需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5年9月1日后出生),从校级青年教师主持的项目中推荐1项;

教赛专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师主持的校级项目、2024年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项目第一指导教师主持的校级项目,可直接推荐,不占限额。

三、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项目申报基本要求

1.方向性:紧扣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及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鼓励跨院系、跨校(单位)联合申报;

2.科学性:研究目标明确,有扎实的前期研究或实践基础,研究团队结构合理(需包含教学一线教师),改革路线清晰、举措具体;

3.实践性:研究内容源于教学一线问题,研究方法可行,能在1-2年内完成实践验证;

4.创新性:3年我校或省厅已立项的相同/相近项目(含已结题),若无重大创新发展,原则上不予推荐;

5.实用性:预期成果(如教学方案、课程标准、操作手册评价体系等)需具备推广价值,能切实解决教学问题。

)项目主持人与参与人要求

1.主持人负责制:主持人需深入了解申报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及高等教育政策,校级项目主持人需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省级常规项目主持人需具备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省级青年专项除外);

2.限项要求:

主持人不得同时主持其他省级/校级在研教改项目,同一项目不得多头申报(如同时申报其他厅局级项目);

主持人仅可申请1个项目,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的其他项目不得超过2项(含主持人)。有在研同类项目者或近三年曾有校级以上课题被取消或撤销者、未结题等,不得作为主持人申报

本校参与人(不含主持人)原则上不超过4人,跨校参与人(不含主持人)原则上不超过4人,避免“搭车”现象(无实际研究贡献者不得列入)。

)教学单位责任

各院系(部)需做好以下工作:

1.统筹动员:组织本单位教师学习省厅及本校通知要求,鼓励教学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申报,不设申报数量限制;

2.初筛培育: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审核,重点把关研究方向契合度、研究方案可行性,指导教师完善申报材料,提升项目质量。

五、申报材料与流程

1.各教学单位初筛与提交阶段:2025年10月10-10月22日,各单位完成初筛,项目主持人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附件2),提交所在单位审核教学单位将审核通过名单填报《项目申报汇总表》(见附件1,Excel格式,省级推荐需备注标记,按照推荐顺序填报,需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汇总表纸质版、电子版报送教务处,届时要求审核通过的申报人填报超星平台(校级网址:https://v332740.kypt.chaoxing.com/showNewsFulltext?id=13&newstype=25),提交电子版申报材料(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2.校级评审与立项阶段2025年10月23-10月29日,教务处组织专家开展校级评审确定校级立项名单及拟推荐省级项目候选名单、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正式立项,并发文公布。届时查收审核纸质立项申报材料(需严格按照材料规范要求填写打印,一式三份,教务处、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各执一份

3.省厅报送阶段:2025年10月30日-31日,教务处按省厅要求完成省级申报材料盖章及网络填报(省厅系统:http://jgxm.sneducloud.com/benke)将省级推荐材料报送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逾期不予受理)。

4.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后一个月内,项目负责人与教务处签订《任务书》(附件3并提交《开题报告》(附件4。一式三份,教务处、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各执一份。

项目管理

1.评审与立项:本次项目采取不限额申报、差额评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择优立项。由各单位负责初审,教务处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经学校同意正式立项。

2.中期检查:教务处定期开展项目中期检查,不接受提前或延期结题,特殊情况需书面申请。

3.结题验收:结题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确保研究成果质量与实际推广价值。结题论文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书评、咨询、评论、论文集、会议论文等。

项目经费开支范围按照财务处有关规定执行。

其他说明

各院系需高度重视本次申报工作,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申报高质量项目。

无特殊原因,上报教务处后不得随意更换项目主持人、参与人。

联系人:杨婷 联系电话:029-38191666

超星平台技术:张柳青    联系电话029-38191004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教务处

2025年1010